中医认为,足癣是“暑热之气”引发了脚的“毒气”,于是有人便称之为“脚气”或“脚气疮”。脚气,又称脚弱。本病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根据其症状表现,主要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和脚气冲心等。
一、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为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下肢,流溢皮肉筋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流注足胫;或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涵养所致。如湿毒上攻,心神受扰则心悸而烦,循经窜犯肺胃则喘满呕恶。
本病初起仅觉两脚无力,渐渐酸重顽麻而纵缓,而后两下肢或见软细,或浮肿。因此可分为干、湿两类: 湿脚气偏于实证,症见足胫肿大,甚则脚肿连膝,脉象濡缓,舌苔白腻; 干脚气偏于虚证,症见足胫肌肤日渐瘦削,冷麻酸重逐渐加剧,形神萎弱,或兼见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如见症气逆喘满,心悸烦热,神志昏者,名为“脚气冲心”,实属凶险之候。
二、针灸治疗
1、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2、处方: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三阴交。
3、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 内关 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4、取穴根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脾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