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课题研究上,张亭栋探索了一辈子。目前,张亭栋和他的同事们开创的课题依然被哈医大一院的后继者们继续创新着。我国每年20多万支的生产量挽救了大量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武警总医院血液科博士金哈斯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砷剂是通过对人体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而治疗癌症或导致癌症的。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一种毒药,也是传统中药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应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治疗机理一直不太清楚。因砒霜有急性毒性作用,长期接触还有致癌、致畸作用,所以用它治疗白血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国内很多学者对其治疗机理做了很多研究,但一直未能揭开这个谜。
金哈斯在导师、著名血液病专家楼方定教授的指导下,通过3年多的研究发现,砷剂治疗癌症或导致癌症的机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砷剂通过部分或选择性抑制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从而降低s-腺苷甲硫氨酸的利用率,使其浓度增高,未受抑制的甲基转移酶使DNA中的胞嘧啶发生超甲基化。如果癌基因发生超甲基化,会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如果抑癌基因发生超甲基化,则会导致癌症。其二,砷剂需要在肝脏内分解为一甲砷酸和二甲砷酸,其毒性才能被解除。这个过程需要消耗s-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引起细胞内缺甲基状态,使甲基化模式不稳定,导致去甲基化。这时,若抑癌基因过分表达,可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若癌基因过分表达,则可导致癌症。
金哈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砷剂既能治疗癌症又能导致癌症的原理。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研究是砷剂治疗白血病机理研究方面的新突破,为今后研究如何在增强砷剂对癌症的治疗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其毒副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