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头状花序,外层花瓣(舌状花)多呈扁平单片状。中间有黄色的圆盘状花心(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绿色花蒂,由3~4层叶状物(总苞片)组成。气清香,味甘微苦。由于产区和加工方法不同(实际品种不一),各地产品略有差异。
1、毫菊花:花大足壮,花瓣长而紧密,长约1~2厘米。将花冠捋齐与蒂粗细相等。色白。
2、滁菊花:形状与毫菊类似,惟花朵较小。多皱缩呈绒球状,花心较松。
3、贡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绿而鲜艳,花心金黄色。
4、杭菊花:因加工蒸过而呈压迭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较大,深黄色。蒸过的大黄菊与其相似,只瓣为黄色。
5、怀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长。约1~2厘米,多为黄白色,带有浅红色或棕红花的花瓣。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而柔软。
6、小黄菊(烘黄菊):为黄菊花小的头状花序或未开放的花蕾。
白菊花均以白色,花完整,不散瓣,香气浓,无梗叶者为佳。黄菊花则以色黄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腺嘌呤、水苏硷、胆硷等,并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其原理为:
1、消炎,利尿。
2、抗菌。杭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种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风除热,清肝明目。
主治:头目风热,眩晕,头痛目赤等症。
临床应用: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