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首《眼病》诗中,白居易还描述患眼病的症状时说:“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诗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了患眼疾的症状,简直就是一例诗体的眼科病案。从白诗中的自述来分析,他的双眼出现了羞明、睛上生翳、视物不清的症状,即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中医眼科称之为“云雾移睛”和“浮翳内障”。清代医家张倬在《医通·金针开内障论》中指出,本病是“肝气上冲,凝结而成”。其主要表现是“视物微昏或朦胧如轻烟薄雾。次则空中常见黑花,或如蝇飞蚁垂,睹一成二。”将诗翁的病史自述和医家的中医眼科学的辨证论说对照起来看,可以洞观白居易的医学素养是多么的深厚。
在另一首诗中,诗翁记录了他请医服药、自我养护的康复生活:“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诗中提到的《龙树论》,又称《龙树菩萨药方》,是隋唐时印度医学随佛教传入中国后,被译成中文的印度医书。决明丸由石决明、车前子、黄连蜜丸而成,是中医治疗肝虚气浮、风眩眼花的方剂。可以想见,诗翁接受道友的劝告,休官回乡,“谢绝名利,洞身静修”。浏览医药学的书籍,炮制丹药,遵守医嘱节酒养目。但药力有限而痼疾难却,诗翁不得不求治于金针拨障术。金针拨障术又称金篦刮目、开金针法,即针拨白内障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这种由印度僧人执业的眼科手术就很普及了。
虽然目疾给诗翁带来这么大的痛苦,但在那个年代,这位幼年体弱、经历磨难而且仕途也颇坎坷的诗人却享年75岁,超过古稀之年5岁,也算是当时的长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