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文化 > 养生诗词 > 正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修心养性诗

发表日期:2014-03-03 09:51:09 | 来源 :养好生 | 点击数: 次 


  垄田
  官闲离忧患,身泰无羁束。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诗中的“君”指友人催十八。催氏未贫时也写过类似的诗,白氏以此和之。作为朝廷官员,再贫也贫不到哪里去,与劳苦农民相比,应当感到极大满足。在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思想,也是白氏“知足常乐”的重要原因。

  白氏在权位和物质生活方面,一贯向下比而不是向上比。他在晚年曾写过一首《狂言示诸侄》,把自己与一般人进行对比,所以越比越乐: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疾病,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女人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按照此诗所言,白氏在识字、作文、得官、无疾、(子女)婚嫁、心安、神逸等方面均优于一般人,所以“乐”在心中。但像他这样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中十有七”,而像他这样的“知足心”,“人中百无一”。可见,能如此比较的人,是很少的。故自谦为“狂言”,只对子侄小辈们说说。

  现代有人把此类比较讥之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错误的。一般知识分子,特别是公务员,能在生活上向下比较,是一种难得的思想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就可以愉快地避免许多错误乃至犯罪。何乐而不为?

  越到老年,白氏“知足”而“乐”的心情益发突出。一般官吏往往难过“致仕(退休)”关,很不适应无权、年老、少俸禄甚至无俸禄的生活。而白氏五十八岁时就主动“致仕”,此后在简朴的生活中快乐地度过十七年,于七十五岁时逝世,享有当时平均寿命的两倍。其长寿的关键就是“心乐”。他很满足致仕后的清闲生活。
  简朴
>>更多养生专题

两性养生

栏目排行

  • 四季
  • 人群
  • 运动
  • 中医
  • 名家